椎管狭窄

定义:

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骨与软组织(关节突关节、椎板、黄韧带、椎间盘等)发生形态与组织结构的变化,导致中央椎管、神经根管、椎间孔处狭窄,使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到压迫,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。常见的病因包括退变性、先天性、峡部裂滑脱、外伤性、医源性、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等。临床上以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为主,多见于中老年人。


image.png

▲腰椎管狭窄

 

症状:

主要症状是腰腿痛,常发生一侧或两侧根性放射性神经痛。严重者可引起两下肢无力,括约肌松弛、二便障碍或轻瘫。椎管狭窄症的另一主要症状是间歇性破行。多数患者当站立或行走时,腰腿痛症状加重,行走较短距离,即感到下肢疼痛、麻木无力,越走越重。当蹲或稍坐后腰腿痛症状及跛行缓解。

 

病例:

基本病情

石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胀痛及下肢酸胀、麻木,受凉后症状加重。活动受限,短暂行走后腿麻症状加重。

坐下休息后症状稍缓解,不能维持,无法长时间站立 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

且日益加重的症状,给石先生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便。

诊断分析

来到金华田氏骨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后,经过脊柱外科陈洪尚主任诊断后得知,石先生属于腰23椎管狭窄症、腰大肌挛缩,腰椎活动性差,有压痛,无肌肉萎缩。

石先生腿麻,同时伴有步态异常、下肢行走无力等症状都是由于椎管狭窄造成神经根受压迫而产生的,随着病情恶化症状也会进一步加重。

 

image.png

▲患者的椎管影像检查

 

 

治疗方式:

 

内热针治疗:

内热针发源于温针灸疗法,适用于各部位筋膜损伤及骨关节病引起的慢性疼痛,具有恒温、安全的特点,作用是温经散寒、活血通络。

治疗时内热针的温度(一般在38-60度之间)传递到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中,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改善微循环、降低肌肉张力、减轻无菌性炎症,使损伤的骨骼肌肉加快恢复正常状态以改善症状。


image.png

▲内热针治疗原理

 

 

作用原理:

1、松解并修复痉挛变性的肌肉组织;

2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;

3、减轻肌筋膜的张力和无菌性炎症;

4、促进肌细胞的再生和再血管化;

5、改善肌筋膜痉挛变性缺血情况。


image.png


适用疾病:

1、软组织各部位慢性疼痛;

2、软组织损伤导致血管神经受累的感觉异常及肌力下降;

3、软组织原性的脏器功能障碍等病症;

4、骨质增生症与骨关节疾病;

5、各种神经卡压综合征;

6、椎管外软组织损伤的严重病人。


治疗过程:


image.png

▲进行冲击波治疗和涂碘


image.png

image.png


▲进行内热针治疗


image.png

▲红外线照灯


治疗情况

经内热针治疗后石先生疼痛得到显著地改善,在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,能够回复到正常的生活活动。患者后续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加强腰背肌的锻炼、避免久坐和重体力劳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