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直性脊柱炎

42岁周先生,一年前出现早起时腰背疼痛并伴有晨僵,活动后好转,当时并未放在心上,后来逐渐出现翻身困难,夜间疼痛加剧。来我院就诊后查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,骶髂关节核磁共振平扫提示双侧骶髂关节炎,诊断为“强直性脊柱炎”,经规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。

陈主任介绍,强直性脊柱炎(AS)又被称为“不死的癌症”,是一种好发于15~40岁中青年男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,属于风湿病范畴。其主要侵犯中轴关节(脊柱、髋关节、肩膀),也可累及外周关节(膝关节、踝关节等)。

 

其原发病在肌腱和关节囊的骨附着处,起病隐匿,发展缓慢,主要表现为慢性、血管翳样破坏性炎症,从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的其他节段,最后造成骨性强直和畸形。


image.png


之所以称为「强直」,是因为该疾病进展到晚期会使关节融合在一起,失去活动性,脊柱就像「一根骨头」一样,无法弯曲、无法自由地活动。

 

症状:

早期症状不典型,容易忽略

1晚上经常腰背疼痛

2早上起来或久坐后站起来时,腰背部觉得僵硬

3有时也有胸痛、颈肩痛和足跟痛等症状

4还可能出现虹膜炎或者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

然而,早期很多症状不够典型,需要结合症状、体征、关节内外表现、化验结果、X线或核磁共振成像(MRI)这些因素综合考虑。有时,随着疾病的进展才能确诊,这个时间可能需要5~10年。

那时的你不是强脊,你只是走在强脊的路上。

 

如果年轻人有以下这些症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

l  反复腰背痛

l 疼痛休息不缓解,活动后缓解

l 疼痛夜间明显,晨起活动后缓解

l 晨起后关节僵硬

l  CT、磁共振、X线报告骶髂关节有炎症

 

如何治疗:

科学治疗,定期随访

疼痛”只是疾病的“表”,但治疗不能只“顾表”,还必须“及里”:

控制炎症

疼痛由炎症引起,控制炎症是缓解症状的重点;

抑制骨结构进展

“病理性新骨形成”是导致骨融合强直、乃至残疾的基础,所以还要密切关注骨结构进展。

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不少,主要有以下几类:

非甾体抗炎药:就是大家熟知的消炎止痛类药物,这是治疗强直的一线用药,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;

生物制剂:目前强直治疗的“先进武器”,针对性抑制某些“作乱”的炎症因子。按照靶点不同分成“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”和“白介素-17A抑制剂”。前者主要针对“肿瘤坏死因子-α”,优势是炎症控制效果明显,临床使用时间长;后者主要针对“白介素-17A”这个新靶点,优势是既能控制炎症,在阻止新骨形成方面也有数据支持。

改善病情抗风湿类药物:对于合并外周关节炎的患者有一定益处。

皮质类固醇药物:就是常说的“激素”,对于合并外周关节炎的患者可以考虑局部注射,但不能全身性长期大量使用。

因为强直是炎症性进展性疾病,所以患者不能简单靠“疼不疼”来判断治疗效果。还是要定期去医院随访,请医生通过血液学和影像学检查来看炎症是否得到控制,骨损伤是否有进展。

不要“静养”,科学锻炼

强直不是一般的腰肌劳损或扭伤,“静养”没有帮助,科学运动更有利病情控制!定期进行低强度运动(如散步、游泳、力量训练、瑜伽等)能够减轻疼痛程度,增强可活动性和平衡能力,改善健康和提升生活的整体质量。